
幽默感是快乐的人的一个特征,也是最受人喜欢的一个品格,当你像稀有动物一样让人们爱护的时候,想不快乐都难。
地铁:1号线,八宝山站D口出,“万达广场”大厦西行300米;
公交: ※337/545/546/527/941
老山站,下车即到 (长安街沿线);
※373/597/545/751/958/951/76
212/运通120,焦家坟路口东站,北行200米即到;
※436/354/308/546/958/373/663
598/959,永乐西小区站,北行100米向西,200米即到;
偏执、敌意漫谈
武汉市优抚医院心理科主任 霍云翔
个案一:小明,18岁,男性,在校大一新生,常常与他人关系恶劣,抱怨颇多。没有人可以与之共处。他坚定的认为每个人都对他怀有敌意。
个案二:小亮,20岁,女性,大二学生,副班长,团支部书记,常常因为我行我素遭到老师和同学的指责。变本加厉。自觉无法忍受,在一次课堂上课的时候突然觉得被人嘲笑情绪失控割腕自杀。
上述两例情况在我们做学校心理咨询的时候常常会碰到,他们都处于一种偏执状态,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怀有很深的敌意。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能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所以常常觉得自己难以与周围的人群相融合,人际关系较差,为此苦恼不已。
说到偏执,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是指对事物片面而固执的看法,狭义上的偏执是指人际关系中的障碍。在心理学领域,关于偏执的理解是:对某一并不确信的事物持坚定的信念,无论是言语说服还是事实证明都不能令其改变该信念。在佛教中,偏执=执着。两者意同,皆为“痴”。事实上,人只有偏执才有差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偏执是为了让我们的信念系统得到最完整的建构。
但是由偏执引发的持续的广泛地敌意却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最大障碍,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不愉快甚至矛盾冲突都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敌意是一种情绪和状态,它源自我们的自卑。当我们认为别人对我们不足够尊敬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恐惧,随后即会认为别人对自己怀有敌意,迅速的,我们自己也会相应的产生敌意。当我们的情绪系统处于健全状态时,我们可以很迅速的依靠某种平衡体系恢复自尊,消除敌意。而一旦失衡,我们越是觉得自卑,越是觉得难受,我们就越容易保持某种偏执的敌意,对他人进行“攻击”。承认自己不被他人接受是一件非常难堪的事情,而反过来攻击他人,迁怒于他人则可以很舒服很安全的消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和感受。
可以这样说,我们每一个敌意的缘起都是他人的态度和言行在自己心理的投射。敌意会扭曲善意的玩笑,放大微小的不敬。
尤其在青少年时期,认知旺盛,情感丰富,意志增强,独立感、自由感、自信心、自尊心等均极快的发展。当我们遭受挫折产生强烈焦虑时,常常在不知不觉中,用自己在生活经验中学会的方式把自身同现实世界相矛盾的关系变换成相适应的关系从而暂时缓解情绪上的不安、焦虑和痛苦。而且容易一再采取一种一成不变的反应方式。缺乏机敏品质和随机应变的能力,错误的以为偏执就是坚定,在变化和情景面前,仍以刻板性的反应出现。逆反心理。“错把偏执当坚定,错把愚磨当沉着。”
研究显示,大多数失眠者都对身边亲近的人压抑过相当长时间的敌意,对象包括:配偶、另一位家人、老板、同事等。身体各部位的疼痛常常都是以压抑的敌意为主因。压抑敌意和焦虑的结果,使病人成为心脏病、高血压、中风、胃溃疡、糖尿病等疾病的最佳候选人。
那么,应该怎样对抗敌意,换来心境的平和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人类产生的种种敌意大都是因为被别人埋怨或感到被别人埋怨,被他人责备或者感到自己被别人责备。才会表现出同样的态度“以牙还牙”。因此,宽容是缓解这种敌意的最佳方式。
其次,我们知道产生敌意的原因是自卑,那么,努力消除引起你自卑的原因。学习问题;经济问题;外貌问题;态度问题;性格问题……。
第三,敌意训练法:自己的敌意自己承担。首先检查自己产生敌意的人物对象,分析原因,找到缓解的办法,主动“破冰”。积极、坦然应对消极回应。
第四,接纳=1/敌意。这个公式表示,敌意减少,接纳性就增强。反之亦然。
第五,设身处地:每一个心怀敌意者都是无辜的受害者。自己给自己订一条规则,不要责备任何人,包括自己!不自以为是,不妄自尊大。不害怕他人所谓的轻视,就不会产生恐惧和敌意。
第六,敌意并非全无是处,自卑也不永远是坏事情。适度的自卑,会使我们斗志昂扬。自卑的部分保持,会让我们出于某种适度的焦虑状态,这种状态能够激发人的潜能,渴望成就,为了希望而努力奋斗!
咨询电话:010-83210699,010-88696278,15300096817 京ICP备11018405号 技术支持 泽远贝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