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默感是快乐的人的一个特征,也是最受人喜欢的一个品格,当你像稀有动物一样让人们爱护的时候,想不快乐都难。
地铁:1号线,八宝山站D口出,“万达广场”大厦西行300米;
公交: ※337/545/546/527/941
老山站,下车即到 (长安街沿线);
※373/597/545/751/958/951/76
212/运通120,焦家坟路口东站,北行200米即到;
※436/354/308/546/958/373/663
598/959,永乐西小区站,北行100米向西,200米即到;
青春期异性关系
有人说青春是一种美丽的心情,它属于鲜花和歌声
有人说青春是七彩的颜色,图抹出最美丽的色彩;
有人说青春是一张网,网住所有迷惘和彷徨 ;
有人说青春是一串泪珠,串起年少的苦苦追寻……
青春是什么?我们很难用几句话作概括,因为他包含的内容太多。 青春还是一个萌动季节,青春的萌动美妙而不可抑制, 进入青春期的同学们的情感会特丰富,会为她的一个眼神而上课走神,为她的一句话而夜不能寐。镜子已不再是女同学的专利,男孩有时也会在自己的口袋里放一把梳子……是啊,随着身体上的发育,生理上的成熟,昨日的男孩女孩变成了今日的少男少女,男孩变得更加英俊潇洒,女孩变得更加婷婷玉立,同学们都开始关注起自身的形象。与此同时,在中学时期,同学们对异性都会产生一种交往的需求,并把异性交往作为展示自己性与魅力的方式。“ 哪个少男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罗素说过 “回避绝对自然的东西,就意味着加强,而且是以病态的方式加强对它的兴趣,因为愿望的力量同禁止的严厉程度是成正比的。”
“青春期”的异性关系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最容易被误解、又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问题。他们对异性的兴趣、与异性交往的需求是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成熟而自然产生的,是一个最自然不过的现象。而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当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已经情窦初开时,很多家长和教师或者只是在心里暗暗着急,或者旁敲侧击地去劝阻,或者不由分说地去制止,却很少与青少年开诚布公地去沟通,没有很好的为他们提供指导。家长和教师之所以这样做,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对“青春期”的异性关系存在很多偏见和误解。
误解一: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与异性交往是长大以后的事。
这种说法一方面把学生看作一种职业,认为这种职业的本职工作是读书,做其他事都有不务正业之嫌。这是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另一方面,它又认为学生是小孩子,不能去做异性交往这类只有大人才能做的事。这两方面的看法显然矛盾,而且它们都不成立。首先,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成长,而不只是读书。成长包括很多方面,如身体的发育、社会心理的发展、个性的形成、智力的进步、道德品质的培养等等。读书求知主要涉及智力发展,只是成长的一个方面。学生上学与工人上班本质的不同:工人上班要制造产品,在特定的岗位完成特定的生产任务;学生上学的基本目的却是发展自己,不只是"学好数理化"那么简单。学校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天地。学会与人交往,包括与异性交往,是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任务之一,是一门意义重大的功课。这门课不在升学考试的科目之列,却会考人一辈子。因此,与异性交往并非是"长大以后的事"。
误解二:中学生还不成熟,不懂事,不具备与异性交往的条件。
从这一说法看,与异性交往是一种很特别的任务,需要准备好特别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不能通过与异性交往本身的锻炼来形成。这实际上是在将异性交往神秘化,把异性交往划为禁区。原以为它可能会成功地阻止了一些青少年的尝试行为,殊不知在“青春期”阶段的青少年有追求新、奇、特的心里,会更加去尝试。这样不但没有很好的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异性交往,同时也会加重了青少年在异性交往方面的心理负担,给青少年达成异质社交性增添了不必要的障碍。不错,青少年确实还不成熟,在与异性交往时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或出现些问题。但是,家长或老师不应采取堵的方式,而应采取疏通的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学习与异性交往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人的心理成熟不可能靠坐等就能得到,与异性交往的技能也只能在实践中去摸索、去提高。
误解三:与异性交往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习。
这句话是很多家长和教师反对学生与异性交往的主要理由之一。他们往往举出不少事例来说明此观点的正确,诸如某某人因为"早恋"而没有考上大学之类。其实,许多因与异性交往而影响学习(主要是影响考试成绩)的人,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分散了精力去和异性交往,而是分散了精力去承受更大的精神压力,这种压力又往往来自教师或家长对于异性交往的过敏反应。当然,在与异性交往时,可能会发生一些矛盾,遇到某些挫折,影响人的情绪,这也只是青少年在成长中正常出现的情绪问题,不与异性交往也会出现这类情绪问题。这样因噎废食一样的去反对青少年与异性交往是不可取的。正如,在一些名牌大学里,有不少只会读书考试,不善与人交往,尤其是不会与异性交往的学生,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很高,一些人最终因为情感问题而痛苦不堪,前程尽毁。成功的教育应该兼顾智力提升和社会性发展,而不是将二者对立起来。
误解四:与异性交往很容易发展为"早恋",使中学生犯错误。
"早恋"可能是最容易让家长和老师神经过敏的字眼。可以说,在一些家长和老师身上存在"早恋恐慌症":一看到两个男女学生单独在一起,就怀疑他们"早恋"了。只要怀疑他们"早恋",就如临大敌:一方面把他们打入"另册",当作"问题学生";另一方面千方百计控制其负面影响,害怕他们起了坏的带头作用,使"早恋"流行蔓延。在这种心态左右下,不知制造了多少冤假错案?防碍了多少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异性交往的动机多种多样,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谈恋爱。即使是一对一的男女约会,也不能与恋爱划等号。两个男女学生单独在一起,可能是在讨论学习问题,也可能是在交流对一些事情的看法,甚至可能是在讨论怎么样才能避免"早恋"。虽然青少年还不成熟,容易冲动,但是,他们都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自制能力,在恋爱问题上一般会相当慎重。如果说有一些中学生真的"早恋"了,也不是用上述方法去应对,而应把"早恋"看作是一个心理现象,而不是道德品质错误。对"早恋"的学生,教师和家长不应该孤立、打击,而应该更多地关心和引导。反之会让他们在“早恋”的问题上越陷越深。
误解五:中学生谈恋爱成功率很低,中学生与异性
交往没有什么好处。对于“中学生谈恋爱成功率很低”这种思考的逻辑是不成立的。首先没有任何正式的权威性的统计数字。第二是被家长、教师贴上"早恋"标签的学生其实并没有谈恋爱,他们不存在成功与否的问题。第三恋爱的成功与否不能只以结婚与否来衡量。初恋的成婚率可能很低,这不光是在中学、大学乃至社会上适龄青年男女的初恋成婚率都可能很低,但这不能作为否定异性交往的理由。相反,这一点倒可以作为要加强异性交往的理由--如果教师和家长能够多做一些工作,引导学生学会与异性交往,他们将来的恋爱和婚姻就会更顺利,更成功。
误解六:与异性交往是少数学生的行为,“好学生”不应该仿效。
与异性交往是少数学生的行为,“好学生”不应该仿效,言外之意与异性交往的少数学生就被冠上坏学生的名称了。前面已经提到,与异性交往是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的正常需要,所有发育正常的中学生都会自然地产生这方面的需求。但是,由于中学生被灌输了对异性交往的很多偏见,他们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压抑自己的需求,不敢做出相应的行为。一些学生则用"地下活动"的方式来与异性交往,不敢让老师和家长发现。这样的境况对学生们正当的异性交往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一个学校真的只有少数学生对异性交往感兴趣,我们就不得不怀疑它出了什么问题。
然而,我们也不可忽视一个问题,如果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和妨碍大家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男女生之间究竟该如何交往?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正确把握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尺度,如何建立起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异性关系。在此给同学们几点建议:
自然交往。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应该以平常的心态进行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建立纯洁的友情。在表达友情时,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辞:既不面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既不必羞怯忸怩,也不要神神秘秘,消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自然原则的最好体现是,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特异性同学,像建立同性关系那样建立异性关系,像进行同性交往那样进行异性交往。同学关系不要因为异性因素而变得不舒服或不自然。
适度交往。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到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既不为异性交往过早地萌动情爱,又不因回避或拒绝异性而对交往双方造成心灵伤害。当然,要做到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有时也并不容易,建议你只要做到自然适度.心中无愧,就不必过多顾虑。真实坦诚。这是指异性交往的态度问题,要像结交同性朋友那样结交真诚朋友。
留有余的。虽然是结交知心朋友,但是异性交往中,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比如谈话中涉及两性之间的一些敏感话题时要回避,交往中的身体距离控制在必要的分寸等、特别是在与某位异性的长期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双方关系的程度。
尊重对方。交往时男女同学都要学会尊重对方,包括尊重对方的人格,尊重对方的的意愿,不可向对方提出无理要求,强迫对方服从你的意志,注意不要随意干扰别人的生活和学习。男同学有体质方面的优势,所以要特别注意学会尊重和爱护女们学,保护女同学。
学会自爱。交往时的男女同学都要学会自爱,爱护自己的尊严和名誉,珍惜自己的人品和人格,并且懂得保护自己,要学会拒绝,学会 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懂得自爱,才能赢得对方的尊重和友情,这一点是不可以忘记的。
易安慧心咨询,让每个生命都如花开放
电话:010-83210699,010-88696278,15300096817
咨询电话:010-83210699,010-88696278,15300096817 京ICP备11018405号 技术支持 泽远贝海
